English

吉林农科院“一院两体”活力倍增

科技创新与开发经营两主体互为依托
2000-12-24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肖玉华 通讯员 赵国辉 我有话说

本报讯吉林省农科院积极探索科研体制改革,现已形成以事业管理体制为主的重点科研体系和具有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集团公司体系的“一院两体”新体制:院里以控股及技术为纽带使其长期同院相连结,使该院科研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目前,院科技开发年销售收入总额达亿元以上,稳定收入2000万元,每年提取销售额的3%反哺科研,使这个有80年历史的老院焕发青春。

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是以种植业及畜牧业为主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现有在职职工千余人,下设大豆、水稻、玉米研究中心等12个科研机构。1999年7月,吉林省批复该院为省里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怎样改革?该院领导班子成员反复调研分析,认为,在农业科研中,一部分成果是产品技术,可以在市场中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比如近年他们实行玉米、水稻种子培育、生产、经营一体化,仅玉米种子,年生产经营能力就达5000万斤,并创出自己的品牌。但是,作为科研单位,还有大量公益性、基础性、综合性的技术,不能进入市场得到经济回报,相反,还要给予科研投入,所以,应该建立起科研与科技产业化于一体的院内良性循环体制,并融入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中,才能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科研单位自身发展壮大。于是,他们构建了“一院两体”新机制,即以该院具有相对科技优势的国家植物转基因中试基地、农业部大豆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玉米、大豆、水稻3个农作物改良分中心以及省科教兴农咨询服务中心、省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等为主,用全院总人数1/3的精干科研人员建立以事业管理体制为主的重点科研体系,同时,对适于进入市场并能取得经济回报的开发性技术及相关机构,该院大胆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事企分开等原则,分别建成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和产业化的科技企业或企业集团,实行法人治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就是“两体”的另一体——具有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集团公司体系。

按照“一院两体”,1999年4月,该院联合其他4家单位设立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院里将玉米育种研究开发中心、水稻研究所等7个单位的技术服务市场分整体剥离,随同资产、机构一起进入该公司的科技人员及职工有310人。新组建的吉农公司已形成以玉米育种及农药、栽培技术等强有力的工程化技术开发能力。最近,在国家第一批受理的51个新品种中,吉农公司就占36个,年创利润可实现2000万元。

该院把经营性资产剥离出去以后,遇到的突出问题是非盈利性重点科研机构及项目,如何解决经费来源?院里一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靠院里创办的企业回报收益为重要补充。为了使院里办的企业长期同院保持连结,院里坚持长期控股,并以相关技术为纽带,使“两体”形成“双向”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的“亲和力”,共谋发展。由于该院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每年将销售额3%用于反哺科研,大大增强了科研的实力。目前,全院农研项目有193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0多项,每年取得科技成果20多项,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同时,改善了科研人员待遇。现在,该院研究员住房面积达到150平方米,副研究员达到120平方米,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只要结婚就能分到两室一厅的住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